#丹麥大丈夫
哥本哈根初印象
之前去丹麥哥本哈根還沒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,整理下面幾點:
1. 如同傳說的,哥本哈根整個城市都是腳踏車,腳踏車比汽車多,腳踏車道也很寬廣,每當車道旁有公車停靠時,腳踏車騎士都會自動停下來讓乘車者放心上下車。
2. 整個城市很合我味,我並不是一個喜歡下雨的人,但抵達當天我走在市區,淋著毛毛雨我完全沒感到煩躁,聽著街頭藝人演奏,雨浸濕了古老建築,視覺超級享受。
3. 丹麥人跟其他北歐人一樣英文好,離開當天去商店買東西時,第一次遇到店員跟我說Hej(嗨),我回英文hi時,還繼續跟我講丹麥話的,心想終於遇到不會說英文的(竟然莫名興奮),沒想到下秒鐘她就跟我說英文,還祝我have a nice day,在市區要找到北歐人不說英文真的好難!!
4. 丹麥人除了英文,基本上因為丹麥語、挪威語、瑞典語(芬蘭語除外)都很接近,所以他們就算不會說,也可能聽得懂,尤其是按照住的地區,通常會比較聽得懂隔壁國的語言,像我問一位丹麥人,因為他生長的地方接近瑞典,從小衛星電視丹麥節目只有一台,而瑞典節目卻有兩台,所以瑞典語對他不是問題。同樣的道理,住南丹麥的人也因為地理因素,會說德語人也不少。
5. 哥本哈根城堡島的國會大廈的高塔登塔是免費的!不過拍攝當天天氣沒這麼好,所以效果比較沒這麼彰顯,此外我極度推薦在夜晚時候拜訪城堡島,處處的黃燈,靜謐沒有喧囂,整座島就是你的漫步空間。
6. 我還要推薦新嘉士伯美術館,這間美術館中間是一個挑高庭院,拜訪當天陽光透過透明天窗撒下,一旁咖啡館的人愜意的喝著咖啡,是很舒服的空間。再加上我個人偏好雕塑品多過於畫作,這間博物館雕塑品很多當然就很得我的歡心,此外這裡也有很多法國藝術家作品,例如高更、羅丹,甚至奧塞美術館的跳舞女孩等許多法國作品這裡也都有。
這幾年歐洲很流行這個來自丹麥的字hygge,發音接近「ㄏㄩㄍㄜ˙」(原諒我如果發音不夠正確),指的是親友聚在一起,喝喝咖啡吃點心,點著蠟燭,進而產生的溫馨、舒適的簡單幸福感覺,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翻譯字可以完全代表,英文大概也只能用coziness來簡略表示。
如果用英文表達聚會玩得很開心的話,我們會說I had a good time,在丹麥則會把hygge這個字的形容詞hyggeligt拿來用,我覺得很溫馨幸福(I was hyggeligt)來表示很滿意這次聚會。
第一次看到hygge這單字是半年多前在倫敦書局買的一本書《The Little Book of Hygge:The Danish Way to Live Well》,因為一直以來都對不同文化都感到興趣,就想說透過這本書了解為何丹麥可以在全世界最幸福國家奪榜首。
北歐國家冬季時間長,晝短夜長,要度過漫漫長冬,人們透過追求生活中簡單幸福排擠憂鬱,家人或朋友就在點著蠟燭,看著黃色的燭光,吃著糕點,喝著咖啡,不需奢華,就可以有溫馨滿足的感覺。
有時候現代人追求先進、快速、享受奢華生活,但滿足了後卻也不一定滿足,或許陪伴和簡單的需求,會讓我們更容易滿足,過得更快樂吧!🕯️Are you hyggeligt?
#瑞典大丈夫
斯德哥爾摩初印象
瑞典斯德哥摩爾老城外的市景很簡單沒有歐洲一些城市那般驚豔,但舊城區找尋得到像義大利那樣的繽紛色彩的牆面,狹小的巷弄石砌的路面最吸引我,走進裡面也可以遠離觀光客的喧囂。
1. 北歐簡約設計果然漂亮,但是價格非常高昂,第一次看換算成英鎊時,少算一個零,我還想說一點都不貴,果然是太天真了!
2. 不同於挪威整個城市景觀都很簡單,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中找尋得到南歐那種多彩的牆面和可愛的巷弄。
3. 瑞典屋內不穿鞋,在法國或英國很多人家一樓外穿鞋都可以踏入,或者客人來訪時會要客人就直接不拖鞋,但瑞典在室內需要脫鞋。
4. 在斯德哥爾摩到處都是7-11,不知道吃什麼時就吃熱狗堡(就ikea那種的)。
5. 最後分享晚上在街頭遇到的事情,當時在街上遇到性工作者,其實前一晚就看到,但這一晚她和她的同事一起,她同事對我喊很像Chinese的字,然後緊跟著我,接著我看到左後方在角落的男子跟著靠近,右前方的男子也跟那個人有眼神交會,我看苗頭不對立馬跑回大街上,還不時往回頭看。沒想到白天治安感覺上很不錯的斯德哥爾摩,晚上還是不適合在外逗留啊!
發表迴響